大有



       



乾上離下

大有:元亨。


《彖》曰: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
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象》曰: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從有字初文談大有卦義

文/古陽齋主


      當朋友送你一款IPHONE 6 手機時,你很高興擁有了一支時髦手機。過了幾天,你生日的時候,爸爸又買了一台最新款的 IPAD Air2 給你,你又有了一台讓人羨慕的多功能平板電腦。你好幸福啊!有溫暖的房子住,又有學校讀書,又有零用金可以花,又有好朋友陪你玩,最重要的,還有愛你的父母照顧你。有,又有,又有,又‧‧‧‧‧有。這麼多「有」,好富足啊!「有」這個字眼,對大家來說,都是一個好字眼。過年貼春聯:「向陽門第春先到,積善人家慶有餘」。最好「年年有餘,時時有錢。」「有」和「又」是孿生子。「有」了一樣,就盼望「又」有另一樣,繼續「又有」,那就豐富有餘了。過去農村社會,家家戶戶最喜歡多子多孫,有了一個兒子,又盼再有一對雙胞胎。子孫滿堂,也就熱鬧有餘了。從正面的意義來說,「有」是個幸福字眼。當然了,「有」作為一個動詞,如果受詞是個不好的字眼,那就千萬不要「又有」。相信大家也都希望「有」的後面,都接著一連串的喜慶事兒。「有」大多時候用作動詞,代表獲得、持用、存取的意思。但「有」也可以作為名詞使用,代表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本質。多用於哲學領域,如「有無相生」、「談空說有」之類。

      「有」這個字,如果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代,絕對是個正面字眼,而且有段時期,還頗為神聖呢!。從出土的甲骨卜辭得知,商王武丁時期(約公元前1250 - 1192),王室常常要定期舉行「ㄓ祭」,以牛羊和酒食等牲醴來獻祭祖先,祈求祖先保祐家國永享安康。「ㄓ」就是「有」的初文。例如卜辭:「己亥卜,賓:ㄓ於上甲五牛」,「壬申卜,貞:ㄓ於東母西母,若。」「ㄓ」的長相很像艸或牛的甲骨文。我個人推測,可能是擺設供品的架子,也或許是掛著肉條的三叉架子(存屬臆測,僅供參考)。商代中晚期以後,「ㄓ」字與「又」字通用,最後「ㄓ」消失不用了。直到民國時代,「ㄓ」變成了漢字的注音符號之一。甲骨文「又」字,很像一隻手伸出去。想像一下,這隻手伸出去,作什麼呢?是去取一塊肉呢?還是把肉掛在架子上。如果是祭祀祖先的「ㄓ祭」,有可能是是伸手取一塊肉,然後獻祭給祖先。因為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勸請祖先享用「牲醴」(這兩個字表示祭祀用的牲口和甜酒,是隋唐時的古語;台語的日常口語還在使用。),所以引申為「再次」的意思,作為連接詞使用。例如:「…壬申允狩,擒获兕六,豕十ㄓ六,兔百ㄓ九十ㄓ九。」,「二旬ㄓ一日」,「十犬又五犬,卯牛一」,「乙卯卜行貞,王賓祖乙勺伐羌十又五」。到了周朝的金文時期,「ㄓ」字消失,「又」字和「有」字常相互假借通用。金文「有」字的形象,是一隻手伸出去,拿了一塊肉。這樣的形象,很可能是在描繪「ㄓ祭」時勸饗的動作。古人吃一塊肉,大概不容易,有肉在手,就擁有了幸福吧!「有」字在周朝時,已經作為「擁有」和「再有」的含意。甚至成了官職的名稱 -「有司」。為了和「有」的普通用法有所區別,當周公仿效前朝的殷人治禮作樂,祭祀祖先行「ㄓ祭」之禮時,特稱為「侑祭」。《周禮‧天官冢宰》:「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罋。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樂侑食。膳夫授祭,品嘗食,王乃食。」「侑祭」就是「勸進祖先用饗」的祭儀。從《周禮》的記述,我們了解,勸祖先進饗時,要一邊演奏音樂,一邊作授祭的動作。詩經《小雅‧楚茨》,以文學藝術的手法描繪了「侑祭」的生動場面。這首詩篇共有六章,每章十二句,結構嚴謹,既有莊嚴和煦的場景,又洋溢著家族歡慶的熱烈氣氛。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為?我蓺黍稷。
我黍與與,我稷翼翼。我倉既盈,我庾維億。
以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濟濟蹌蹌,絜爾牛羊,以往烝嘗。
或剝或亨,或肆或將,祝祭於祊。
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饗。
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執爨踖踖,為俎孔碩,或燔或炙。
君婦莫莫,為豆孔庶,為賓為客。
獻醻交錯,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神保是格,報以介福,萬壽攸酢。

我孔熯矣,式禮莫愆。工祝致告,徂賚孝孫。
苾芬孝祀,神嗜飲食。卜爾百福,如幾如式。
既齊既稷,既匡既勑。永錫爾極,時萬時億。

禮儀既備,鍾鼓既戒。孝孫徂位,工祝致告。
神具醉止,皇尸載起。鼓鍾送尸,神保聿歸。
諸宰君婦,廢徹不遲。諸父兄弟,備言燕私。

樂具入奏,以綏後祿。爾殽既將,莫怨具慶。
既醉既飽,小大稽首。神嗜飲食,使君壽考。
孔惠孔時,維其盡之。子子孫孫,勿替引之。


       易經是一部奇妙的古代典籍,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在世時就已經被認為是古之聖典。孔子常廢寢忘食地研讀易經,甚至把編串簡冊的牛皮繩子都磨斷了好幾次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太史公在《史記·周本紀》說:「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從此,「周文王演易說」就流傳下來了。其實,太史公在這段記述文字中,也沒說那麼肯定。他用了「蓋」這個字眼。「蓋」的意思就是「大概」。總之,有位聖賢將遠古的占斷卜辭及占算符號有系統的整理成一套有文字與符號的內容,居然可以讓後世的賢哲據以發揮,廣泛的運用在許多不同面向的領域。從醫卜星相到人生哲學,甚至電腦、天文科學,相關著作,一棟房子也裝不下。各家學者,可以從象、數、理、氣等方面切入研究,都能得著無窮樂趣。易經可說是儒、道兩家的共同經典,一般說來,歷代儒家學者都比較偏重在義理方面的研究。其他方面則道家學者比較精通。現在通行的《周易》,事實上,還包括了解釋卦辭和爻辭的《彖傳》、《象傳》,以及《繫辭》、《說卦》、《序卦》、《雜卦》及《文言》等,通稱《十翼》。相傳這些對易經做解釋的《十翼》是孔老夫子的傑作。真相恐怕有待稽古之學者繼續挖掘。

       易經太博大。我只能略略談一下六十四卦之一的「大有卦」義理部分。根據《序卦傳》的次序,「大有卦」是易經的第十四卦。前面是第十三卦的「同人卦」,後面第十五卦,則是六十四卦中最吉祥的「謙卦」,諸爻皆吉。這三卦的排序是不是有什麼玄機呢?稍後再談。先來看一下「大有卦」的卦象:上卦是離火,下卦則是乾天。因此本卦通稱:「火天大有」。《象傳》說:「火在天上」就是形容這個卦的基本樣貌。六十四卦是以八個基本的三爻純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兩兩相疊,重卦而成。「大有卦」是由純卦「離」和「乾」相疊而成。下卦,乾三爻皆屬陽,代表剛建的特質。上卦,離中虛,三爻呈現二陽夾一陰的現象,代表光明的性質。下卦表內,上卦表外。卦象內剛健而外光明。所以《彖傳》說:「其德剛健而文明」。「大有卦」上下卦相連,就是所謂「重卦」,具有六個爻。從最底下的初爻向上數,到了第五爻才呈現陰爻(一橫中斷之象),再上去又是陽爻(一橫相連之象)。所以「大有」乃五陽一陰之象。但六個爻的第五爻在易經的體系裡乃是君位,原本就具有統帥群倫的權力。現在「大有」的君位由陰柔之爻主事,整個卦的氣機將因此而產生大變化。因此,《彖傳》才說:「大有,柔得尊位。」俗話說:「剛則易折,柔則常存」,這其中的人生哲理,頗耐人尋味。老子《道德經》以水為喻,講一個人生道理:「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至柔者,水也。至堅者,金石也。水能貫堅入剛,無所不通。」漢朝劉向著有《說苑》一書,他藉韓平子和叔向的問答,談到「柔」的德性:「『天道虧滿而益謙,地道變滿而流謙,鬼神害滿而福謙,人道惡滿而好謙。』夫懷謙不足之,柔弱而四道者助之,則安往而不得其志乎?」處事圓融,是一種柔性的人生態度。待人接物若能圓融柔和,將更加容易得到朋友的相助。所以《彖傳》說:「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因為九五(第五爻為陽爻的專稱)君主的柔和謙下,其他各爻所代表的臣屬、朋友等都來協助他,上下相應,可以成就大事業了。所以《彖傳》就說:「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象傳》也說:「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壞事莫幹,好事多作。時機到了,應天順人,得道多助,大家都來相挺,事情就能圓滿成功,大大吉祥。所以乍看雖是陽盛陰衰,實際卻是陰能制陽,整體取得陰陽相諧的平衡狀態。柔與剛雖有相對立的特質,若善加利用,卻也有著相成的效果。

     回頭看一下「大有卦」的卦辭怎麼寫的?「大有:元亨。」這是易經的原作者給全卦一個總結的論斷。言簡意賅,只說全卦顯示吉祥內涵。「大有」兩字的意思,要如何理解呢?通過前面對「有」字初文與衍化的探討,「大有」應指圓融處事,和善待人以「取得豐碩成果或收穫」的意思。文王寫得太簡要,孔子因此韋編三絕,廢寢忘食,為後人寫下《彖傳》和《象傳》的註解,說明為何吉祥。「元、亨、利、貞」這四個字是易經出現最大頻率的字眼。用作卦義吉祥的論斷。這四字又名:「四元德」。「元」有原初、偉大之意,「亨」有通達、和善之意,「利」能饒益和義,「貞」能守正幹事。《乾.文言傳》說得相當明白:「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總之,「四元德」就是「大好」之象。




     「火天大有卦」的卦象倒反過來看,就變成「天火同人卦」。這種倒反的卦象,易學另有專有名詞,特稱之為「綜卦」。所以,「同人卦」是「大有卦」的綜卦。以序卦論,「同人卦」正好排在「大有卦」之前。「同人卦」的上卦是乾天,下卦為離火。卦辭:「同人: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貞。」用大白話講:「同人卦象徵:和親密的伙伴們走在寬闊的原野上,一路通暢。若前方遇到大河,君子只要堅守正道,就可以安全渡過。」同人意謂結盟相助。大家志同道合,相互幫助,即使有險阻在前,也可以安然通過。「同人卦」緊接「大有卦」,暗示「人和為貴」,而且「得道多助」,最終才能「大有所獲」。當事業有成,莫忘低調謙卑,切勿張揚跋扈。所以「大有卦」之後,緊接「謙卦」。「謙卦」的上卦是坤地,下卦是艮山,因此通稱「地山謙卦」,是易經的第十五卦。卦象顯示:崇高的山,竟謙遜地隱身在地中。其卦辭:「謙:亨,君子有終。」意指:「謹守謙順之道,將處處通暢。君子要有始有終地實踐這美好的德行。」告誡君子在「大有」之後,必須懂得「功成而不自居,富貴而不自滿」的道理,才能全始全終,吉祥美好。這就是序卦在安排「同人 - 大有 - 謙」的次序之玄機所在,值得我們深深體會省思。

☆☆☆
2015.01.26




大昕 tahsin123tw tahsin تحسي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